2006/12/08 | {小说资料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资料补充
类别(【动漫】) | 评论(0) | 阅读(1176) | 发表于 23:52

目錄

第一部 - 劇變篇
序章 夥伴們
第一章 培曾的叛變
第二章 前哨戰
第三章 S鋼彈‧出擊!
第四章 鎮壓培曾

第二部 - 月面攻防篇
第五章 月面之夢
第六章 邏輯炸彈
第七章 蒼鷹墜落
第八章 埃爾斯攻防戰
第九章 質量加速機
第十章 新吉翁的暗影

第三部 - 回歸地球篇
第十一章 目標‧五芒星
第十二章 追擊
第十三章 三重攻擊
第十四章 地球之光




獠.魯茲少尉
本故事的主角,技術未純熟、缺乏經驗的新手駕駛員,卻奉命駕駛新銳機種 S 高達。


辛.克利普特中尉
FAZZ 中隊指揮官,和魯茲為同期生,出身 SIDE-1,反地球意識極強。中尉是因職務需要的戰時官階。


伊頓.希斯羅少校
α任務部隊旗艦「飛馬Ⅲ 」的艦長,軍校的首席畢業生,實戰經驗尚淺,私下被稱為「桌上的戰略家」。


史托爾.馬寧格斯上尉
α任務部隊MS戰隊總指揮官,一年戰爭時的MS駕駛員,個性嚴謹,對魯茲相當嚴格的直屬上司。


布雷夫.寇德上尉
叛軍「紐迪賽斯」的首腦,深受部屬愛戴,喜歡親自駕駛 MS 上前線作戰。


喬許.歐夫秀少尉
紐迪賽斯 MS 第一突擊隊隊長,賽克.艾恩的駕駛員。名門出身,志願加入教導團,是凡事講求完美的人。


托修.格雷上尉
寇德的參謀,兩人都是創建紐迪賽斯的中心人物。個性和寇德相反,十分沉著穩重,是馬寧格斯一年戰爭時的好友。

后 记
——在“游戏”与“创作”的夹缝之间

    接触“机动战士GUNDAM”这部卡通已经有十多年了,当年在电视播出时,还是高中生的人,现在恐怕都已经大学毕业,出了社会,甚至已经成家立业,有妻有子了。
    其实,我自己也很明白,“钢弹”这个主题和“机动战士GUNDAM"这系列的作品并非我所原创,我只是就这个题材另外发展新的一段故事而已。硬要我对整个“钢弹”的世界发表意见实在是强人所难,甚至有些僭越。
    再者,如果说“机动战士GUNDAM”的影像化作品是所谓的“主流”,那么我这部小说只能归类于“非主流”。这,才是我切入“钢弹”主题的角度。
   “非主流”当然也有“非主流”的一套作法,尽管在主流影像化作品面前,我不免感到渺小谦卑,但这毕竟还是我所参与的重要作品之一。
    从某个角度来看,这部作品也可归类为同人志活动的扩张。不过,在写作过程中,我丝毫不觉得这是一则“衍生故事(Sidestory)”,而全心肯定这是一次“创作”。
    就如同伊安·佛莱明创造了“007”的世界,而约翰·贾纳、克里斯多弗·伍德、罗伯·麦坎、安德烈·格拉席等作家沿用他的世界观,另创新的007系列一般,这部作品应该也是类似的定位吧。
    我想,那些新007系列的作者应该打以前就是个007迷吧?这方面我也一样,是个不折不扣的钢弹迷(虽然我有点怀疑格拉席的“007忠诚度”)。但不论如何,这是一部留有原汁原味、但也包含不少原创性的新作品,我极力排除掉“游戏”的心态,尽力想把“衍生故事”提升到“创作”的境界。
    说实话,这十多年来,我以“钢弹”这个主题接过许多相关工作,但直到这本小说,我才真正迈人了“创作”的阶段。
    如果各位读者能体谅这部小说并非影像作品的延伸,而是主题相同却又独立发展的故事,那将是对笔者最大的鼓励。最后,谨向美国空军第34战术航空团的诸君、及海上自卫队的T三尉致上崇高谢意。

1990年4月14日 高桥昌也

《钢弹前哨战》的出现的确带来了一些“变化”,这点是不可否认的。不过,这股潮流会被导向正面的创造性?还是负面的商品化呢?这就全靠消费者来做决定了。事实上,钢弹之所以可以同时获得新旧两代钢弹迷的青睐,除了精密考证之外,还有更要紧的一点,就是他的“气氛”——在此,我们请原作者/高桥昌也和机械设计者/角木肇一起来谈谈,他们眼中的钢弹世界,究竟是什么样子的。

对谈召集人《钢弹前哨战》
制作总监·导演:浅野政彦

l、是谁在导引我们?

高桥:说真的,角木兄所做的细部设定帮助很大,让我在下笔时十分轻松愉快。

浅野:咱们一开始就谈这个,会不会太硬派啊(笑)。

角木:其实啊,刚刚也的略提到“像真度”这个字眼,要如何定义像真度是因地制宜的,不过这个字眼的确有相当的危险性,容易引起误会。拿一年战争时的钢弹来说,它只有最小限度的像真,不过却能满足当年的我们,这样其实已经足够了。硬要创造像真度最高的MS的话,每一架造价恐怕至少上百亿日圆,谁舍得用那种东西打仗呢?我本人是不会为了追求极至的像真度而自找麻烦的。

浅野:这点我们以前就有共识了,我们并不是要创造“2OO1年太空漫游(注1)”之类的巨作。

高桥:在描写太空战斗时,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赛可谬(注2),我本人并不喜欢什么新人类、脑波遥控那一套,一想到要摆进小说里就觉得很麻烦。新人类毕竟是富野先生(注3)创造的概念,如果不以新人类为主题,那又该怎么办呢?所以才想出了一个“人工智能”、“人工智慧”来代替。

过去出现过的MS机种,似乎只要冠上钢弹两字,就一定很强似的……至少,外观上看起来很强。所以这次角木兄设计的S钢弹……(伊欧塔)钢弹(注4)也是,给人很强的第一印象。只不过,光是这样就太薄弱了,所以在连载时才又突然冒出了个ALICE,当时是因为无计可施才作这样的设定。我心想,既然负责驾驶的不是新人类,那就必须另外找个理由让钢弹变强才行。

浅野:总之,不再像过去那样,翻翻型录,比比性能数据,就断言哪一架最强。

高桥:这样一路发展下去,到了Special Edition版(注5)时,ALICE的人格就渐渐被突显出来了。

在连载的时期,因为要考虑模型月刊的型态,所以只能把描写焦点摆在表层,而且每一回都得出现MS,因此现在看来,连载稿像是一堆战斗所串接起来的。

浅野:高桥兄算是将ALICE培育成AI的幕后黑手吧,运用了许多事件,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创造“她”的个性。

高桥:结果弄出了个“第三性”。

角木·浅野:啊哈哈哈!(笑)

角木:说得妙(笑)。

高桥:所以在最后“拗”的很辛苦呀,不让她变成第三性,而把她变成超越男女性别的菩萨,多了点佛教味道(笑)。

角木·浅野:啊哈哈哈哈!(笑)

高桥:因为是讨论人工智能,所以不可避免的一定会遇到性格塑造的问题。相对的,小林诚先生(注6)的手法是把新人类放进试管里,那样更难“拗”了(笑)。

浅野:那个啊,在国外SF界早已经探讨过了,就是那个叫什么的,呃……安·玛凯弗莉(注7)吧?

角木:嗯……让她变成弥勒菩萨、未来神佛来拯救纷乱人世也并无不可。因为神佛看尽人间疾苦,所以眼神才会那么忧郁吧。可是,如果像是湿婆神哪样,最好的救赎就是杀光人类呢?故事最后面,ALICE不是微笑着杀死了乔许吗。所以说ALICE的慈爱已经超越人类,不是我们平庸之辈可以理解的了。我掰得还好吧(笑)?

浅野:哇哈哈哈哈(笑)。

高桥:追根究底,新人类毕竟也是人,由人类来导引人类,这个理念一直让我相当抗拒。

角木:尤其是“逆袭的夏亚(注8)”之中,阿姆罗最后一段话简直像是黑柳彻子的口吻。

浅野:的确有点那种味道。

角木:就好像要大家都不再使用免洗筷,而要随身携带自己专用的碗筷似的。

高桥:那样就太过空泛理想化了,好像在说“有危机的不是地球,而是人类”,简直像在附和影山民夫(注9)的理念,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。

人类必须进化为新人类,然后由新人类引领人类进化,这是富野先生的基调。但这也在无形间制造了一个缺口,显示钢弹之所以强大不一定是因为新人类,也可以构筑其它的理由来让它强大,ALICE就是其中之一。

角木:ALICE的地位是颇堪玩味的,也值得深入加以探讨。

l ALlCE的未来

角木:高桥兄为了写ALICE,在AI方面作了不少研究吧。在高桥兄的钢弹世界观里,一开始的RX-78是学习型电脑,到了Z钢弹则进化为生化感测介面,最终达到了ALICE的人工智慧。可是在现实中,AI的进步程度究竟如何呢?

高桥:这个嘛……硬要界定出三者的差异程度是有些困难啦……

角木:一般的分工专职电脑称不上是智能吧?而学习型电脑充其量只有自行发展程式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,也没有自我认知可言。但是,故事中ALICE显然是具有自我意识的。

当然啦,也可能是獠的母亲……

高桥:预设了这样的程式是吗?

角木:可能是软体程式,也可能是硬体设备吧,总之,必定在一开始便预测ALICE会萌生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,所以才需要“赤郡猫”对吧?唉,好难甜,算啦(笑)。

浅野:不过好玩的是,为什么没有人把ALlCE和HAL9000(注10)联想在一起?

角木:或许是因为ALICE太人性化了吧?而且还设定为女人。

浅野:要说服你还真难啊(笑),我怕待会儿聊不下去啰。

高桥:其实在电脑发展史上,这些都是必然会面对的问题。不过,单就“前哨战”的故事来说,我的目的只是希望创造中架会自我进化的战斗用电脑,不过,并不是一般科幻电影中常见到的那种会跟驾驶员对话的电脑。

角木:利用音波的震幅来辨识语音是吗。

高桥:是的,其实这是比较人性化的介面,人机沟通起来也容易的多,只需要说出指令就行了,好比说有些卡通里会出现“飞弹、发射!”之类的台词(笑)

角木:就像“雷兹纳(注11)”那样。

浅野:重点是驾驶可以将座机视为有人格的伙伴,不中再去解释为什么要采要这样的行动、为什么现在该这么做……。如果电脑发觉指令有误,可以马上提醒“哎呀,不可以,现在不可以发射飞弹。”对不?

高桥:这还只是理论而已,我并不认为实际战斗时需要用到语音沟通,甚至,我还怕语音系统会制造误会。

角木:但是F—15(注12)已经开始运用类似科技了。

高桥:哦?是吗?

浅野:啊,难道说被敌机飞弹锁定时,会发出“危险啊!”的警告声?

角木:不是这样的(笑),只有用在飞行员输入指令,好比说之前提到的“发射飞弹!”或是“改用机炮”之类的命令——

浅野:喔喔,很像那个“用俄语来思考!(注D)”嘛。

角木:相当近似了。

高桥:我还是觉得,语音功能在实战中派不上太大用场。

角木:那是技术层面能不能克服的问题吧?

高桥:呃……

角木:要实用化真有那么困难吗?

高桥:毕竟现今的技术还太不成熟了。 ,

角木:但那是以现在眼光来看,到了下个世纪,会有多大进步还未可知——

高桥:我的立论基础在于,军事科技向来对精准度要求极高,语音输入很容易产生错误,所以不会被列入军事科技。

角木:我倒不觉得。我认为科技进步的空间还很大,虽然我也不信“科学万能”那一套。当科技遇到瓶颈时,就是精神文明抬头的时机,两者相辅相成之下,科技只会进步,而不会倒退。所以我认为语音沟通是绝对可行的。

高桥:至少,现在民用科技已经充分使用这门技术了,这是事实。

角木:高桥兄想表现的,是战场上的极限、极致状态吗?

高桥:因此用视线来下指令绝对比用嘴说来得更好。

角木:原来如此,是用视线来代替语音输入。不过,这是富野先生小说中从来没涉及过的领域吧。

浅野:真的没提过吗?

角木:没有。

高桥:富野先生的小说中没提过这类操控科技,他对电脑提得不多。

角木:应该说根本不提。

l 机械人科技的合理性?

角木:“Wabot(注14)”也是单眼设计呢。

浅野:Wabot是什么?

高桥:那是早稻田(Waseda)大学开发的机械人(Robot),所以简称为Wabot。

浅野:喔喔,所以把前面改成WA啊,是单眼的机器人吗?

角木:对,而且据说那个教授似乎很“迷恋”单眼机器人。

浅野:怎么说?

角木:他以前说过,单眼才像机器人(笑)。

浅野:难道他有“独眼龙情结”(笑)?哎呀,这不就跟科幻小说里的怪博士一样了吗。根本是“吉翁尼克工业”嘛(笑)。

高桥:很正点喔,以前连15度的坡都爬不上去,现在却发展出了会弹钢琴的机械人,而且是自己看谱喔。

角木:这就是进步啊。

高桥:要是再继续研发出会拉提琴的、会弹竖琴的机械人,组织一支机械人乐团,就可以巡回表演赚钱啦(笑)。至少,可以贴补一下研究经费嘛(笑)。

浅野:那多浪费啊(笑)。

高桥:机械人开发的工作本来就吃力不讨好啊,因为到目前为止,都是花下去的钱太多,回收的利益太少。毕竟还不到实用化阶段嘛。

角木:所以距离“钢弹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(笑)。

l 我们特有的“前哨战”理论

浅野:接下来,我们来谈谈在这次创作《前哨战》的过程中,诸位寄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,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
角木:对我而言,加人制作群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本身是个死忠钢弹迷。我这次的工作主要是就军事面、科技面、当然还包括高桥兄提过的政治面、以及考证等等做一些补强作业……其实早在十年前(译注:指钢弹0079)时),我就早有这样的构想,现在只是把当年的心愿加以完成罢了。身为钢弹迷之一,实在对“Z钢弹”之后的松散作品,感到有点……

浅野:十年的包袱实在是太沉重了。

角木:说的也是。

浅野:毕竟这是富野先生、松崎先生(注16)原创的东西,一开始已经设定好了最初的环境,所以之后的钢弹制作者,都不可避免的要遵循这样的轨道……

角木:不论是创意还是整合性,都一再地消耗过去留下来的遗产,并没有真正的加以延伸、发展。

浅野:所以你希望能够对钢弹加一把推力……

角木:也就是继承已有的,并且加以扩张。就发展性来看,如果把钢弹的演进绘画成曲线图,用最简单的算数级数来推算,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一直线往右上方走,而不应该在中途就往下坠,我们的工作也就是想办法让这条线保持升力。

可是,“Z钢弹”尽管有那么多的利基,而且是“一年战争”后最早推出的新作,却没有搭在上升的延长线上,让人觉得是硬凑出来的故事。

浅野:所谓的延长线,当然指的是在保持均衡状态下所开创的新局面。

角木:嗯,正是如此。

浅野:钢弹的主轴毕竟还是故事、角色、机械这三项。

角木:就拿“钢弹函数”的曲线圈来说,原本新作品应该出现在那个点上,但却偏离期望值太远,当然会让钢弹迷感到失望。

附带一提,“钢弹函数”是以f(t)来表示。

浅野:出现啦——!(笑)

角木:好比说以(t0)为原点,那么“一年战争”就是在(t1)位置,而“Z钢弹”则是(t2)的位置。可是在我们预测“钢弹函数”中,“Z钢弹”结果却没有出现在应有的位置。因此,钢弹迷自然会有些不满,觉得自己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好……

高桥:不,我倒不认为“Z钢弹”是在走下坡,我觉得“钢弹”和“Z钢弹”根本是毫无关连的作品。

角木:出现啦——!(笑)

浅野:并不是说故事方面没有交集、完全无关,而是那些让钢弹受欢迎的要素产生了变化。就像我刚才说的,故事是一种要素,而《GUNDAM CENTURY(注17)》这本书则是以考证为主轴,也有些卡通作品是靠配音员的个人魅力来推动。

角木:讲得模糊一点,应该说“Z钢弹”让钢弹迷内心十分期待吧。

浅野:嗯,也对。就是这种期待指数特别的高。后来富野先生也在卡漫志上做了许多解说,再加上由安彦先生(注18)来监督绘制,都等于是一再升高钢弹迷的品味和眼光。

但是“Z钢弹”却走向畸形化。举例来说,MS和MS设计师都被过度凸显,故事内容则出现太多个人主义和似是而非的歪理,往往都让整合性与科学性大打折扣,就算勉强接受,也不由得发现,过去那些有活力的东西全都僵化了。唯一比较有建设性的主张是“我们要走写实机械人路线(注19)”。可是,若是追根究柢的问:“写实的定义在哪里呢?”结果得到的答案却是“这……总之,就是要推出MS,因为在普遍的观念中,MS被称为写实机械人,所以自然就是写实机械人路线……”整个理论性都因此而遭到削弱。

因为畸形化,导致原本应该上升的直线反而下坠,所以角木兄才会想在科技面加以补强,将MS设计与时代加以整合,并且将资料以现在的眼光加以更新,这些动作其实都是为了重振钢弹迷的期待指数,对吧?

角木:再举一个例子,有部电影“魔鬼克星”是以f1(t1)来表示,“魔鬼克星第一集”和“魔鬼克星第二集”的f1(t1)与f1(t2)就不是在同一条延长线上。相较之下,以“异形(注20)”为例,函数是以f2来表示,它的f2(t1)与f2(t2)就是位在令人期待的上升直线上。

浅野:所以说,不光是故事有长足的成长,期待指数也同样有成长,都位在可以预期的直线上,而“异形”系列的函数就是一条上升的直线,“教父”系列也是这样,故事的后续安排没有让观众感到灰心。

角木:还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呢……?

浅野:大概是“洛基”函数吧(笑)。

角木:对、对,还有“蓝波”函数。

高桥:不过在我看来,“Z钢弹”之所以那么偏离主题,主因还是富野由悠季自己。拿“一年战争”来说,因为是从零开始,所以具备某种程度的整合性和上升的曲线。

可是“Z钢弹”并非从零开始,而是由正十开始起跳。

浅野:你的意思是说,他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?

高桥:因为在富野由悠季的个人想法里,只能有一个发展的方向。

浅野:也就是说,富野由悠季的脑海里已经事先构筑了一个世界观,当别人刚鸣枪起跑的时候,他的起跑线却设在比其他人领先一百公尺的前方。

高桥:正因为他领先别人太多了,以致于别人无法了解他要说什么,而且也欠缺整理,换句话说,他是用完全不同的另一条座标轴线在看钢弹。

如果光就富野由悠季个人的表现来评论“Z钢弹”.那么“Z钢弹”的水准是相当不错的。问题是其他一起工作的伙伴,没办法那么透彻的了解富野先生的思考方式,所以之间难免产生沟通困难。

因此使得“Z钢弹”最终的整体表现往下降了。

浅野:如果把富野先生这个因素加进来的话,钢弹函数就另当别论了。不过,正因为构思和成品之中有落差,才会产生这样的矛盾。

角木:其实,并不一定要系列电影才会产生函数,同一位导演的作品可以排列出函数。好比说,詹姆士·柯麦隆(注21)导演的“魔鬼终结者”、“异形第二集”和“无底洞”就很明显可以看出其中的成长。

高桥:这也正是我们会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,因为钢弹的制作者概念成长得太快,以致于观众的一方难以跟上脚步,所以必须另外下功夫弥补中间产生的落差。

角木:所以说,“前哨战”是一种衔接用的作品。

高桥:嗯,富野先生的确在“Z钢弹”中加入了不少政治与经济的因素,但观众一时间是无法看懂的。因此“前哨战”存在的价值在于用比较浅显的方式,说明钢弹世界中的政治与经济。

浅野:一个作品完成之后,读者和观众能理解多少,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,有必要的话,甚至还得推出参考书籍来辅助了解。

而“前哨战”正好有点类似这样的功用,不过并非单纯只是参考书,而是另外带有创新的功能。

高桥:富野先生在制作“Z钢弹”时,其实也有推出参考用书,但是糟就糟在连参考用的书都难得令人无法了解,所以我们是更进一步加以解说,把整个环境解释得比较浅显一点。

浅野:等一下,你说富野先生写的参考书是指小说版吗?

高桥:有部分是指小说,不过也有部分是他接受卡漫杂志专访时的发言。

可是在“Z钢弹”的时候,富野本人的跃进实在太大,所以在观众的角度来看,完全无法理解。

浅野:是富野先生他的意识太过前卫了吗?

角木:还有观众的期待太高了。

浅野:那么我们现在就能整理出一个结论,“前哨战”的读者如果能完全了解“前哨战”表现的理念,那么就会明白“原来‘Z钢弹’和‘ZZ钢弹’也是在相同背景下发展出来的故事。”、“原来‘Z钢弹’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呀。”,高桥兄的这本小说其实就是具有帮助消化的功效。

高桥:嗯。

角木:在我看来,高桥兄今天的说法算是含蓄的,虽然不免对富野先生有些挞伐,但最终了解与不了解,责任还是在钢弹迷。可是我个人认为,负责制作的人才需要负最大的责任。好比说,刚才说的函数、以及剧中角色的精神分裂、SF设定的粗糙、这些都是制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高桥:嗯,玩具公司其实也有部分责任。

浅野:你们的意思是说,“Z钢弹”的整合都太依赖富野由悠季—个人了,是吗?富野先生过度执着于这是他的作品,认定“我当然比你们(钢弹迷)更了解我自己的作品”,但实际上钢弹是否能受人欢迎,最终还是需要钢弹迷的理解,如果不能理解的话,钢弹再有魅力也没有用。

高桥:是的。而且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,各个产业不断的在利用钢弹的剩余价值,却不明白必须先做好创作才能支撑这座铁塔,仅是一味的利用,钢弹终究有一天会被弄得支离破碎,土崩瓦解。

浅野:必须要用否定前作的方式,才能宣扬自我的主张吗?

角木:这样说就不对了,依我之见,高桥兄是希望为钢弹打一剂强心针。在高桥兄看来,钢弹毕竟还是正面价值多于负面,所以才会希望让它长远的继续走下去。

高桥:其实你们说的都对,我并不希望钢弹就此垮台。

角木:你是以创作者的角度还是钢弹迷的角度这么说的呢?

高桥:这……要说是完全自我的创作也不对,并不全然是创作者的角度。

角木:那么是以钢弹迷的角度啰?

浅野:是以钢弹迷的角度,希望对钢弹做更清楚的划分吗?

高桥:或许是吧。

角木:可是以钢弹迷的角度来作业,不是很狡猾吗?打了一针强心针之后,拔腿就跑……

浅野:我倒觉得这没什么关系,这毕竟是高桥兄的意见。

而且尽管我们这样对“Z钢弹”大加挞伐,“Z钢弹”还是有不少忠实观众,现在15-17岁的年轻人可能会说“为什么你们那么瞧不起‘Z钢弹’呢?我们就很喜欢故事里的女主角啊,而且机器人设计得也很正点啊”,这也是部分钢弹迷的心声,不过我个人还是必须警告钢弹的制作者,身为制作者,有些事再不做就太迟了,如同高桥兄说的,希望作品能够长久持续下去。可是就一部卡通所衍生的次文化来说,“Z钢弹”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实在太少。

高桥:简而言之,必须放弃“我们已经尽人事了,至于你们能不能了解,那是你们自己的事”这种观念。

浅野:所以说,我们现在的工作相当的矛盾,一味的否定过去,或许太缺乏建设性和往前的驱动力。

角木:但“前哨战”还是对业界有相当影响,好比说BANDAI的模型组装说明书和各杂志的解说,已经比过去更为严谨。

浅野:也对。

角木:就算是抄袭也罢,影响力终究还是存在的。

浅野:我就常常听到同业在说“这是以‘前哨战’为蓝本”,这样的结论或许有些唐突(笑)。“前哨战”已经逐渐变成免付费的共享软体了(笑)。

l 极限状态下是没有“感觉真好”的!

高桥:我最初开始从事钢弹衍生故事的创作,应该是在《MS战记》那时起的吧(注22),如果撇开《模玩狂四郎(注25)》不算的话。当时富野先生曾问我,“你喜欢从事和钢弹有关的工作吗?”当时我回答“我做得很开心”(笑),然后他继续问我“你不想做做别的事吗?”我对他这句话的意思一直搞不太懂,莫非他希望我“不要拿别人的网球拍上场打球”?(笑)

浅野:大概是希望你向前看,在其他领域多加努力吧。

高桥:可能有这种含意吧,不过,也可能他不希望我在他的领域里撒野(笑)。

浅野:嗯,这么说就伤感情了。他或许不希望钢弹脱离自己的掌握,毫无控制的自由发展吧,所以他难免会感到有些不快。

高桥:所以最初我们在制作时想过“是不是应该先知会原创者富野导演一声啊?”(笑),结果他看了作品之后只留下一句“我完全看不懂”。

富野先生似乎无法理解,人在战场上会因为一时的激情驱使,而陷入疯狂状态或精神丧失状态。其实在枪林弹雨之中,是没有人有闲工夫思考哲学的。

浅野:在富野先生看来,他大概不希望别人一直拿钢弹来做文章吧。不过演变到了今天,这已经很普遍了,超过他所能控制的范围了(笑)。

高桥:我曾经有过一次濒死体验喔,虽然不是挨枪子儿那样壮烈啦……只是有一次掉进滚烫的洗澡水里,把半个身体给烫伤了(笑)。虽然说来让人见笑,不过当时,我真的以为自己死定了呢。多亏有这层体验,要不然我也不敢随随便便描写濒死的状况。

所以在故事中,马宁格斯见到梭迪亚克发炮时,心中只想到“可恨!”就像我被烫伤时,心中只想到“糟了!”一样(笑)。在感到烫的那一瞬间,我赶忙反射性的跳出澡缸,马上用冷水冲洗,可是身体右半边已经烫得起泡了。

浅野:哇!光是听你说就觉得受不了。

高桥:所以我想,真的被开枪击中时,感觉会更震撼吧,就像电影“7月4日诞生”那样,恐怖到了极点。

角木:所以战争场面不应该用“感觉真好”来描写,至少不像村雨先生想的那般浪漫。

这次对谈中因为缺乏主题,因此形成杂谈的局面,也有许多脱线的言论,或许有些读者认为,这次企划简直像是一场傻瓜对谈。但是就某方面而言,也可以定义为前作Special Edition版的注解文字,提供读者另一种接近“钢弹前哨战”的角度,希望对某些读者仍能够提供少许帮助。

本章节是钢弹第一世代的经验谈,如果第二世代以后的钢弹迷能够活用文中的经验,那么我们的付出就算有了回报。

注解

注1 A·C·克拉克原著/SF电影的经典之作(一九六八年作品),更有人将该片评为“在此之前没有SF电影,在此之后也没有SF电影”,亦即该片为空前绝后之作。虽然也有人特有外星人出现的电影归类为广义SF电影,但内容均不及本片来得严谨。

注2 在钢弹系列中,新人类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会产生特殊的感应波,科学家利用赛可谬系统将感应波加以收集、扩大。赛可谬和新人类都是钢弹世界的独创设定。

注3 指富野由悠季。TV/剧场版卡通“机动战士GUNDAM系列的导演原著,同时亦为知名小说家,代表作有“玲之翼”,现(编注:指1990年时)正执笔撰写钢弹原创小说《GAIA GEAR》(Newtype月刊连载中)。

注4 在“钢弹前哨战”的企划当中,原本S钢弹被命名为“η(伊欧塔)”,为一希腊文字母。在设定中,安纳罕电子企业所开发的钢弹型MS均以希腊字母作为代号,因此伊欧塔·钢弹表示这是安纳罕开发的第七型钢弹。

注5 大日本绘画出版/Model Graphix月刊编辑(钢弹前哨战~THE BATTLE OF “REAL GUNEAM”)(2300日圆)。本书的小说最初收录在这本特集内,于89年9月14日发售。

注6 漫画家及模型、卡通设计师、负责设计TV版卡通“机动战士 GUNDAMZZ’中的主角ZZ钢弹,并且将自己的漫画作品“Dragons Heaven”改编为卡通版,自己担任导演,同时亦是将多元宇宙论导入钢弹体系的创始者。代表作“G之传说”(BANDAI出版)亦采用相同理论,在漫画界及模型界均为多元宇宙论的第一把交椅。

注7 女性SF作家,在她的作品“歌之船”中,大空船的舰长是一位切除脑下垂体停止成长、并且装在胶囊中的畸形儿来担任。

庄8 剧场版卡通“机动战士GUNDAM逆袭的夏亚”(一九八八年作品,是富野导演完结初代钢弹历史的最终作品。故事回归创始作的“阿姆罗VS夏亚”的模式,不再受限于“Z”与“ZZ”的有限视野,为钢弹原创者的野心之作。虽不便在此直接讨论富野作品的观念,但本片片尾确实引发两极化的褒贬意见,就剧场版作品而言,整体品质相当的高。

注9 小说家、专栏作家。过去曾担任朝日电视台“塔摩里(Tamori)俱乐部”节目的编审,被誉为“北野武仰杖高田文夫,塔摩里仰仗影山民夫”,是相当令人怀念的旧时代组合。另外,在富士电视台深夜时段,每月播出一次的节目“CriticS”,中,评论范围遍及书籍、电影、音乐及各种媒体,深获观众好评。小说作品代表作为“从遥远之海前来的C00(编注:后来拍成动画电影,台译:“叮当小恐龙C00”)”,获得第99届直木奖。

注10 在电影“2OO1年太空漫游”中登场的人工智能电脑“霍尔九千”,在一次木星旅程中,遥一杀害太空船上的成员,之后又拍了续集“2010年”、及小说“2062年”系列。

注11 高桥良辅监督的电视动画影集“苍蓝流星雷兹纳”。剧中出现的SPT(Super Powerd Tracer)机械人,便是以语音输入方式进行操控。

注12 为新世代战斗机而开发的新科技之一,曾在通用动力公司研发的战斗机上进行测试,井非专为F-15而开发。

注D 克雷格·托玛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“火狐狸”剧中的台词。

故事描写美军特勤人员潜入苏联,窃取最新式思考输入方式控制的米格31战机。主角米契尔·根特上尉成功夺取一架米格31后,遭遇另一架米格31的拦截,却一时无法启动武器系统还击,因为该战机为苏联制战机,因此必须以俄语思考,才能加以控制。

注14 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,加藤一郎研究室所开发的一系列机械人之中的一架。一九八一年时,加藤所研发的WL-9DR号完成世界首次机械人双足步行,使他成为机械人工学的世界权威。

注15 《GUNDAMCENTURY》里,松崎健一所设定的吉翁公国国营MS开发公司,虽然是由松崎所私下定义的,但随着在MSV(机动战士衍生篇)的故事中不断出现,已逐渐成为半官方设定。

注16 松崎健一。TV版“机动战士GUNDAM'’的SF设定、监修、及脚本家。

注17 一九八一年出版的钢弹MOOK经典之作(译注:MOOK即magazine和Book的合体,含有大量彩图和文字的专刊),除了前述的吉翁尼克工业之外,对钢弹世界的SF设定有极为详尽的解说。文字由松崎健一等专人监修,图片则由宫武一贵绘制,十分精美,现在在二手书市已成为极为枪手的实物。该书所收录的MS解说,日后为讲谈社/BANDAI的MSV热潮提供了理论基础,甚至已经成为官方设定,影响到后来的钢弹卡通制作。附带一提,笔者个人希望出版社能再版上市,尤其是解说的部分。现在钢弹世界日渐畸形化,笔者期望钢弹迷及同业能再一次好好研读此书。

注18 安彦良和。TV版“机动战士GUHDAM”的人物造型设计、兼作画监督,并担任剧场版“机动战士GUNDAM”的动画部分导演,后来在“机动战士Z钢弹”时,亦担任人物造型设计,自导作品则有“亚利安”和“巨神古克”。现今的钢弹主要吸引力来自MS,但初期的钢弹魅力来自于安彦良和的人物画风,他使用透明水彩绘制的插图,曾经让读者十分着迷无法自拔(尤其是女性)。

注19 一种统称,指钢弹出现以后,刻意采用硬里子世界观的机械人卡通作品,识别方法有:(1)机械人名称多半用~SUIT、~METAL、~ARMER等等,或类似的方式命名。(2)主角在操控机器人时,决不大声喊叫武器的名称。(3)为了增加机械人存在的事实与必然性,故事背后有大量的背景设定(而且在故事进行中从未提及)等等。因为重视设定甚于故事主体,曾造成一波畸形化风潮,现在已经几近灭绝,只有部分OVA(Original Video Animation)及漫画仍采用这种手法。

注20 由H·R·季格负责怪兽造型设计的知名惊悚动作电影。第一集由雷利·史考特导演,为A级惊悚电影,第二集由詹姆士·柯麦隆导演,为B级战争娱乐电影,两片都获得极高评价。虽然两部作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,但都表现出极高的整合度,是相当异类的续集电影。据说,第三集正筹备拍摄当中,可以想见第三集的导演会因此而承受相当的压力。(编注:在本文完成当时的1990年,“异形第三集”尚在筹拍阶段;如今的“异形”系列已经拍完四集,正准备朝第五集的目标进展)

注21 “魔鬼终结者”、“异形第二集”颇受好评的制片人。在此之前,曾担任电影“纽约大逃亡”(约翰·卡本特导演)的SFX美术设定,以极有限的成本完成极佳的效果,属于天才型完美主义者,不论脚本、制作、设计、都一手包办,常令工作人员感到高深莫测。“魔鬼终结者”中的终结者机械人及“异形第二集”中的异形女王,都是他的设计作品。最新作为“铁达尼号”,采用了先进的电脑绘图科技,并创造了史上最卖座的票房,使他成为今后最受瞩目的一线顶级导演。在本书的钢弹世界中,极为强调的精灵光束炮,即是模仿自“异形第二集”中,由陆战队员瓦丝凯丝操作使用的MG42型改造机枪,这也是柯麦隆指示下,刻意营造的像真SF环境。

注22 高桥昌也原著,近藤和久绘图的钢弹衍生故事漫画集,原本由讲谈社"Comic BonBon”连载,现在已由MEDIA WORKS发行单行本,故事主体以吉翁公国军的新兵菲德烈·布朗的视点来描述“一年战争”的经历,也有不同视点所构成的故事情节.因为强调MS=武器,因此特别受到模型玩家的热爱。但缺点在于过度强调“某某中尉专用突击试作型先行量产三号机改”等等MSV流的英雄主义设定,产生不少并发症。

注23 “Comic Bon Bon”杂志连载的钢弹模型漫书,原著中提到的模型集团创作“Craft图”,高桥昌也是成员之一,绘制者为大和虹一。以当时流行的钢弹模型制作技术及改造方法为主轴,极受低年龄层钢弹模型迷的喜爱。随着当年的少年读者进入高中、大学就读,本书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。

注24 村雨贤治。视觉媒体评论家、小说家,涉猎范围从漫画到特摄电影无所不包。也是现今唯一“认真”评论写实机械人卡通及漫画的评论家,本书亦央请村雨先生负责解说。于1989年9月赴美,评论亦是在芝加哥写成。

解说一 钢弹前哨战所代表的成年礼
村雨贤冶(from CICAGO,U.S.A.)

   我最讨厌的玩意儿,莫过于高中棒球赛。
    球员休息室内弥漫着烟草和精液的臭味,着实令人不快。而充满朝气的(照朝日新闻报、每朝新闻报和NHK的说法)选手宣誓仪式,又让人有法西斯的联想,想到就不舒服。硬要我打个比方,我觉得高中棒球赛像是每年必打的203高地(译注:日俄战争时,两国争夺旅顺203高地的战役)。
    话说同来,运动社团里这些带有疯狂自虐气息的选手,刚好和文科学生的阴蛰个性形成鲜明对比,前者极度阳刚,后者沉溺于暗处的自我娱乐,却也可以说是相同起源的不同表现。
    对老一辈的日本人来说,高中棒球赛已经是“季节名产”,唯有每年看一次,才能确认日式美学仍旧存在。而媒体的推广则近似某种“虚拟体验”,尽可能让更多更多人不用亲自去球场,也能沉浸在梦幻中。
    因此,尽管当年甲子园里的厉害人物如今生活过得有多不如意,大家还是沉迷于高中棒球赛所绽放的光辉。
    为什么高中棒球赛具有这种迷幻效果呢?因为那里是年轻人的“力场”。只不过,我等平时很少会注意到而已。
    对电视时代诞生的孩童而言,媒体的虚拟体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虽然常被大人批评为“病态的自闭”,但透过虚拟体验,我等还是藉此让内心经历了各种人间情感,不一定非得要读《平家物语》(译注:日本历史故事,讲述两大豪族互相征战),才会了解世事无常,看看《宇宙战舰大和号》也会有同样的收获。下课后大伙在社团里,话题也总是绕着国生和树原(译注:国生小百合和树原亚纪,80年代当红少女团体“小猫俱乐部”的成员)等等女孩子打转。近年来,甚至连政变、革命也能透过媒体,让大家虚拟体验一番了。
    《钢弹前哨战》也是这样,是以媒体介面来体验的成年礼仪式。
    就如同《漫画之道》一书之中,才野君和万贺君藉着研读《少年俱乐部》杂志,来界定自己在同侪中的地位、划分出强者弱者一样,对模型少年们而言,“钢弹”也是类似的媒介。“钢弹”已经由当初的娱乐性转变为博学性,也成了少年们接收虚拟体验的媒体之一。
    相对于高中棒球赛虽有实体,却以营造虚像为主旨,“钢弹”则是不具实体,却对少年具有现实教育的功能,是非常像真的精神世界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,“钢弹”世界也和高中棒球赛一样,是“力场”的聚集之处。
    高桥昌也执笔的这本小说《钢弹前哨战》,正确一点说,或许算是“旧钢弹世代”的人所写的,稍稍带有一些恶意的说教文字。
    由于是以模型制作为出发点,小说本体在书写时采用非正规手法,虽然是小说体裁,但在登场人物和状况的描写方面似乎趋向淡薄,让读者做情绪移转的立足点也不够。全篇有点近似横向卷轴游戏,或许多少受到任天堂文化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吧。
    不过,比较值得一提的是,阅后心中所涌生的复杂感受。让人不禁觉得,前述的带有“恶意”的部分,是这部小说之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    作者在行笔时一再尝试在狂热份子的“力场”和真实之间寻找交集,然而乔许·欧夫秀之死对整部作品的工整性造成了相当的伤害。
    就小说整体的笔调来看,则稍微欠缺平衡。其中着墨最重的“梦想与现实的抵触”,表露出成人世界矛盾与悲哀,这或许也套用了作者高桥昌也自身的人格角色吧。
    尽管称不上是完美的小说,但是和现在市场潮流相比,看见有那么多企业和厂商无意识地(或者说,刻意装作无意识地)将酸臭的商品重新包装……以“整合”等等名目巧妙操控主客关系……推出高度洗练的商品……再回头看看《前哨战》所执着的自我主张,我必须嘉许高桥昌也在作品中展现的“诚意”,这也是全篇作品极为可取之处。
    现代媒体口口声声宣扬“个性化”,私底下却又主导着“同质化”,刻意压低消费者的智慧。在如此环境中,《钢弹前哨战》的异军突起的确可算是“某种美学”吧。

解说二 “流行热潮”的战争责任

浅野政彦(《钢弹前哨战》制作总监/总指挥)

    “旧钢弹世代”——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我们这一代,的确从“机动战士GUNDAM”之中获益不少。总括来说,因为对机动战士等等机械装备产生兴趣,许多人一头栽进了这个世界,也从中发现了不少“游乐的方法”。
    好比说钢弹模型、机械人卡通、虚构故事、背景考证等等,借用同一种形象,幻化出不同的游戏,甚至因此衍生出过去所没有的独特分野。
    其实,钢弹并非利用既有媒体产生新游乐方法的始祖,再往更早以前倒溯,(宝岛KIDS)和(OLIVE少女)(译注:杂志名,常随杂志附送赠品玩具)才算是开风气之先。但不同的是,过去的炒作手法并不成熟,只有单方面的提供娱乐,并未另外开发出新型的消费方向,“游戏”也缺乏产生回响和回应的园地,所以没能另外发展出专属的次文化体系。
    只是,钢弹虽然另外创造了次文化,却也面临一个极大的问题,就是“官方”和“民间”的分裂,钢弹迷私下的游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,但是因为欠缺游戏规则,所以逐渐侵蚀了“正统派”的纯正世系,使钢弹的园地越来越混乱。——这也正是本作品在企划时,也就是一九八七年当时的实态。
    因此,这部作品一开始便揭扬了“遵行游戏规则的游乐方式”这样的理念,期望能为日趋混乱的钢弹世纪注入强心针。
    《钢弹前哨战》的出现,具有“反向操作”的意图。作者高桥昌也由于对“战争”行为有强烈的抗拒意识,因此故事中没有电玩射击游戏一般的壮阔场面,难免有些读者会觉得缺乏速度感、读起来缺乏嚼劲。
    不过这部作品以坚实的理论考证补强了官方版本的架空世界,在规制之中追求游戏性,得到“钢弹第二世代”年轻人的好评,这种情况确实颇堪玩味。
    在《钢弹前哨战》引发热潮之后,当然也随之刮起一阵仿效风,所以,媒体所应负的文责问题又再度浮上台面。(尽管我对此十分反感。)
    在前一段解说中,村雨贤治先生也约略提到过,这部小说原本是为塑胶模型商品提供附加价值用的“理论补强工具”,也可归类于“衍生故事”(使用同样手法的还有“勇者斗恶龙系列”……)。
    然而,在企划之初却不是那般顺利,一切都是从头开始,完全没有预定计划可言。最早是在《Model Graphix》月刊上连载(87年9月号~88年8月号),当初字数比预计多出三倍份量,严格说来不能算是“小说”。连载终了之后,趁着重新修编的机会,排除掉杂志稿的媒体约束,才把文体改得更近似“通俗小说”,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一版的文稿。
    还有一次增修是在89年4月,当时是为了在同年9月推出同名MOOK,所以除了增删文稿之外,还加上大量附图。那次修订也是一场大灾难,图文合计页数竟然超过预计的二倍,后来只好忍痛删除将近三成的图片才定稿。
    再者,那本同名MOOK中收录的小说文字采用的是黑底白字设计,一切以版面美观为优先,而且为了在有限页数内刊出,不得不缩小字体,无形中增加不少眼力负担。尽管我等都是电脑世代的人,看到那么多的黑底白字,还是相当令人头疼。所以,为了嘉惠喜欢欣赏文字之美的读者,才有这本“小说版”的诞生。
    反正总归一句话,因为这种种原因,才推出这本“完整版”的《钢弹前哨战》。虽然我很想藉此夸耀一番,但是一想先前作业疏漏不断,各位读者和钢弹迷却还是那么仁厚的加以包容,便觉得万分感激。(咦?这段写起来不像是解说,反而像是后记了。)
    最后,关于本书的副标题“ALICE的忏悔”,原先作者高桥昌也先生觉得“什么嘛,这么老套,不太好吧。”,但还是被我给强加了进去。因为我相当中意本书的编排密度与均衡感,私下以为加上这样的标题“有够酷”,所以才会独断做出这样的决定,还请各位多多见谅。但话说回来,《钢弹前哨战》也是业界难得从一而终,以追求极至魅力为目标的作品,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成就吧?(嘎?我又在强辩了吗?抱歉。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BY 黑桃七 2006.12.8

真是累死人!没想到有这么多东西要整理.最近功课奇多,每晚连睡眠时间都很成问题(我才高一啊...TAT)根本就连补习高达的时间都没有.前辈发的<闪光的哈撒维>我都没看呢......汗.

不过,我才不要像我们班那些男生只谈什么基拉阿斯兰自由正义,想作为一个真正的高达迷!!所以这些基础的东西也应该要掌握

有空我还要把一些机体设定贴上来.(对了...刚才我编辑完之后没写标题,一个提示就把我所有努力都覆盖了.....怒)

相关链接:
- {小说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[序章、1~2章]
http://blog.5d.cn/user11/akira-7/200612/337585.html

- {小说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[3~5章]
http://blog.5d.cn/user11/akira-7/200612/337595.html

- {小说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[6~8章]
http://blog.5d.cn/user11/akira-7/200612/337599.html

- {小说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[9~11章]
http://blog.5d.cn/user11/akira-7/200612/337602.html

- {小说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[12~14章]
http://blog.5d.cn/user11/akira-7/200612/337605.html

- {小说资料} 机动战士高达-前哨战·爱丽丝的忏悔 资料补充
http://blog.5d.cn/user11/akira-7/200612/337709.html

0

评论Comments